阅读是写作之本
发布时间:2017-10-23 文章来源:

一个人的阅读经历,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未来的前途和命运,阅读可以开拓视野,汲取知识,增长智慧,提升个人修养。同时,阅读是写作的根本,读书可以更多地掌握词汇,强化读写能力。古人云: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只要多阅读,多观察,积累的素材就会越来越丰富,使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,左右逢源。无数事实说明:一个人的阅读经历,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未来的前途和命运。

我对中华古籍情有独钟,各地的图书馆是我的最爱。我在读小学的时候,就特别喜欢中国古典小说,什么“三国演义”、“ 红楼梦”、“ 水浒传”、“ 西游记”、“薛仁贵征东”、“薛丁山征西”、“ 罗通扫北”、“ 说唐”、“ 岳传”、“ 西厢记”、“ 儒林外史” 等,我在小学毕业前都已看过。看这些古典小说,我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,吃饭时候看,枕头旁边看,卫生间里看,特别是“三国演义” 、“红楼梦” 、“西游记” 、“水浒传” 等四大名著,我至少看了三遍以上。现在回想起来,多读古书,对于丰富知识,增强文字功底,提高写作能力,确实大有帮助。笔者读《三国演义》获知:三国时代,吴国的名将吕蒙,少年时不读书,年长以后,吴王孙权以汉光武帝刘秀手不释卷,曹操老而好学的事例,勉励他勤奋读书。此后,吕蒙专心致志地攻读,终于取得显著成效。连大都督鲁肃也称赞他“学识英博,非复吴下阿蒙” 。蜀国“五虎上将” 之首的关云长用老眼光看他,结果吃了大亏,把脑袋也丢掉了。我利用这个典故,针对社会上“读书无用论” 的错误思潮,撰写了《老树春深更著花》一稿,立即寄往《人民日报海外版》,不出半个月,文章就在19871121日的海外版刊出了,还很快就寄来了样报和稿酬。

有了在《人民日报海外版》上发表文章的成功,我的写稿积极性更高了,自信心更强了,读好书特别是读古典名著的自觉性更高了。我自费订阅了近10种报刊,勤于学习观察,坚持读书、看报、看电视、听广播,每天不少于三个小时,几十年如一日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,在许许多多相识和不相识的编辑同志的热心帮助和精心指点下,在我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,至今已被《人民日报海外版》、《工人日报》、《中国老年报》、《新华日报》、《解放日报》、《文汇报》、香港《大公报》、《新民晚报》、《扬子晩报》、《中国纪检监察报》、《瞭望》杂志、上海《大江南北》杂志等几十种国家级、省市级报纸杂志录用文章近3000篇,并多次在各级征文比赛中获奖,多次被各类媒体评为优秀通讯员,并由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出版言论、杂文《滴水集》,圆了我多年来的出书梦。

关于如何读书,我有三点体会:第一,读书要趁早。越早开始效果越好。在犹太人的家族里,他们爱书如命。在每个犹太人家里,当孩子稍微懂事时,母亲就会在《圣经》上滴几滴蜂密,然后叫小孩去吻《圣经》上的蜂蜜,这种仪式的意思不言而喻:书本是甜的,让孩子从小就懂得读书是件甜蜜而快乐的事情,以此唤起孩子对书的兴趣。我读小学时就爱书如命,可能与我母亲从小鼓励我多看“小人书” 有一定的关系。

第二,要保证读书时间。读书贵在坚持,切忌“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” 。让阅读成为生活方式,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不能松一天紧一天,切忌“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”。

第三,营造读书氛围。读书需要有一个良好安静的氛围。所谓书香门笫多才子,就是因为这样的家庭的读书氛围好,孩子真心喜欢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。

孙杨生

打印】    【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