撤县建市三十年,江阴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,尤其是养老服务事业,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。 三十年来,江阴不断探索创新养老服务模式,基本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、社区为依托、机构为支撑、信息为辅助的养老服务体系,老年福利得到普及普惠,老年幸福指数不断提高。一是服务设施优化升级。历年来,各级政府加大经费投入,不断改善养老服务设施。在建市之前,江阴只有少数乡镇建有敬老院,收养部分五保老人,其余由各户分散供养。1991年起实现了乡乡镇镇建有敬老院,所有五保老人集中供养;1992年,市老年宫建成启用;1995年,全市各乡镇普遍设立老年文化活动中心;1998一2003年镇敬老院改、扩、新建17所,实现了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和社会老人寄养并举;2007年,市级老年文化活动中心投入使用;2014年江阴老年大学投入使用。近年来,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速度明显加快,布局日趋合理,至2016年底,全市拥有养老机构23家,养老床位11689张,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40.2张;居家养老服务中心(站)254家,日间照料中心57家,老年助餐点41家,服务网络有效覆盖,基本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需求。二是老年福利适度普惠。1993年起,实行百岁以上老人营养补贴;2008年起,给90岁以上老人发放尊老金;2001年起,扩大到80岁以上老人。近五年,共发放尊老金2464万元。1998年起,70岁以上老人享受免费乘坐市区公交车等9个方面的优待服务;1999年,老人优待服务又扩大到60岁,范围扩大到12个方面;2006年起,60岁以上至不满70岁的办理老年人优待证,70岁以上的办理高龄优待证,城乡低保对象中的60岁以上孤老和7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执行优待标准的基础上,再提高20%。近年来,普惠力度进一步加大,2015年开始,实施养老援助服务政府实事工程,每年投入480万元,为9类近万名特殊因难老人开展助餐、助浴等服务;为全市17.8万60岁以上老人投保了老年人身意外保险。此外,"敬老月"、"临终关怀"等活动常态开展,逐步实现从救助型、䃼缺型福利向普惠型转变。三是特色养老引领发展。2008年,江阴首家引进外资市场化运作的养老服务机构"夕阳红老年康乐中心"落成,开启了江阴市养老服务业向市场化、品牌化、连锁化发展的新征程。近年来,随着公办民营、医养结合等改革的大力推进,机构运行社会化、养老医疗融合化、服务手段智能化、服务队伍专业化逐步实现,新的养老模式不断涌现:"综合体"模式,如江阴夕阳红康乐有限公司,集居家、护理、社区养老医疗于一体,满足了社会多元化养老的需求。"山泉"模式,周庄镇山泉村把老年人安排在阳面一楼(60多平米,生活设施配套齐全),营造了"养老不离家"的氛围,而且全村环境优美,风景秀丽,非常适合老年人居住。"澄江"模式,以澄江街道为代表的城市社区,居家养老服务站委托第三方(社会组织或企业)运营,社区组织对第三方进行监督、协调、考评。"临港"模式,以临港街道为代表的农村社区,以村(社区)老年协会及为老服务工作人员为主,组织相关人员和志愿者为五保、低保、高龄、空巢和失能等困难老人提供上门服务。"医疗康复养老融合"模式,以福澄颐养院和澄东护理院为代表的民办公助、微利有偿的集医疗康复养老于一体的机构,收养社会上患有某种疾病的老年人,合理设置医疗科目,聘请国际知名专家,不断提高医疗康复质量,深受老年患者的欢迎。"机构"模式,以新桥镇和申港镇幸福院为代表,充分挖掘敬老院的潜能,进行改建、扩建、翻建,完善设施设备,优化庭院环境,增加服务功能,降低入住门槛,收养社会老人,普遍受到中、低收入家庭的欢迎。四是信息技术有力支撑。在建设“智慧江阴”中,正在积极筹划建立市、镇、村(社区)三级智慧养老服务管理平台,对全市15个镇(街道)、252个村(社区)实施网络服务全覆盖。强化了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建设,完善了市级呼叫系统、救援系统和服务结算系统,整合了“幸福一点通”、86299999、12345等为老服务网络平台。镇一级的网络建设正在顾山镇试点运行,总结经验后,将向全市推开。通过网络信息技术,随时掌握老年人的需求,为老人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服务。 三十年来,虽然我市的养老服务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,成绩突出,效果明显,也颇具特色,但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日趋加剧的严峻挑战。截至2016底,江阴60岁以上老年人口29.88万,占人口总数的24.1%,至2020年将有33.8万60岁以上老年人,约占人口总数的27.3%,每年以0.8一1.0%的速度增长。人口快速老龄化、老年人口高龄化、老年人家庭空巢化和部分老年人失能化趋势明显,使养老服务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,特别是覆盖95%以上老年人的以助餐、护理、生活照料、精神慰藉等为主的居家养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升。特别是实行计划生育后,特殊家庭结构(4—2—1)在江阴不在少数,而且家庭老人逐渐增多,空巢独居、失独老年人家庭也有一定比例。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、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,老年人寿命延长,人们追求晚年幸福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,这就需要加快发展与之相匹配的养老服务。 前不久,江阴市人民政府出台了《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》,提出了总体思路、发展目标、任务措施和政策支持等,江阴的养老服务事业将迎来新的春天,谱写新的一页。一个以居家养老为基础、社区为依托、机构为支撑、信息为辅助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将进一步完善,基本形成功能完善、服务优良、覆盖城乡的养老老新格局。到2020年,江阴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将走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,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同期水平。 展望前景,憧憬未来,江阴的养老服务事业更加美好。
陈荣华 潘增 |